武陵堂起源

周武王克商后分封诸侯,其弟叔绣受封于滕,地名龚丘,以地为姓,龚氏肇姓于此。春秋时,龚坚受封晋国大夫,是为龚姓之鼻祖。西汉汉宣帝(公元前73~40年)时,山阳南平阳(今山东邹县)人龚遂,字少卿,任渤海(今河北沧县)大守,时值饥荒,开荒借粮,奖励农桑,狱讼减少,农民归田,后擢为水衡都尉,亦为龚氏宗族拥戴为始祖。后世把龚遂与黄霸作为“循吏”的代表,称为“龚黄”。龚遂长子龚奇英,汉元帝时任武陵令,礼贤爱民,因居成族,龚氏有“渤海之宗,武陵之族”之谓。龚氏后世子孙皆称祖祠为“武陵堂”。

龚氏早期主要繁衍于华北的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及辽宁等省。汉后,则以南方的江苏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等省为主要繁衍地带。魏晋南北朝时,已成为湖南、湖北一带望族。至唐宋,龚姓大举繁衍称盛于江南广大地区。主要聚居江苏、福建、浙江、广东等省。福建、广东的龚姓宗族大多以南宋孝宗参政龚茂良为始祖。龚茂良四世孙龚庄生四子:长子龚英居荆山,其后代部分迁居安海;次子龚沼居晋光沙堤,有后裔迁居福建安溪;三子龚徙,居福州城内梅枝里。此外,宋徽宗时有工部侍郎龚源,遂昌(今属浙江)人,因官后居于和州(今安徽和县),发展为大族。明代以后,部分裔孙移居至上海、广西等地。清乾隆年间始,闽粤龚氏陆续移居广西、台湾,有的迁往海外新加坡,马来西亚等国家。

龚姓图腾

武陵堂堂联

武陵世第

渤海家声

百十一郎来源

龚遂于汉宣帝地节四年(公元前66年)任渤海大守,后诰封为水衡都尉。妣王氏,生二子:奇英、奇杰。奇英于汉元帝时为武陵守令(今湖南省常德市),辞官后定居武陵,遂开“武陵堂”之源。妣耿氏,生一子名胜,汉哀帝时为谏议大夫,后因王莽篡政而归隐武陵。龚胜妣郭氏,生二子:龚苍、龚苔。龚苍避兵去楚而徒居福建汀州府上杭瓦子街,弟龚苔仍居武陵。

根据史料分析,龚苍后裔迁徙上杭后,因多种原因曾回迁中原等地,又因战乱(如黄巢起义等)或灾荒而返迁福建。从《白砂将军桥龚氏族谱》、《黄潭龚氏族谱》、《龚氏七修(二次联修)族谱》等记载的历史看,龚苍的裔孙茂良、茂光、茂才三兄弟当时都居住在福建。茂良时任宋嘉熙年间(1236—1240)参政知事,后因奸臣谗陷,贬官广东英德。长子龚庆随父赴英德,后留居英德。次子龚原居住在上杭瓦子街,因赴英德吊父丧,无力归闽而居广东南雄居仁街。

茂良二弟茂光为进士,有二子,长子龚郯后五代孙名百什一郎(1356—1427)居住蓝溪黄潭竹园里,妣伍氏,生九子,名佰一郎……佰九郎。佰一郎仍居黄潭;佰二郎迁福建石狮;佰三郎迁江西分宜;佰四郎迁广东梅县;佰六郎居上杭龙龟寨(地名待考),后迁江西安远等地;佰九郎迁广东梅县;佰五郎、佰七郎、佰八郎失考。佰一郎居住黄潭后,其后代又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广东、江西等地。

三弟茂才失考。

伯四郎公

公元1302年,从福建汀州上杭县黄坛乡迁至广东嘉应州(今梅州市)程乡(梅县)中洞村洛田坑(梅县石坑镇)掘基定居。后人仰念伯四郎公功德,在龙虎墟下山村罗墩上围立建祖祠一座,与凌姓祠屋相连,面向七星墩。伯四郎公之孙志高公发富巨万出生于此屋,全屋建有一百零捌间房,此屋庞大盖世乡里。解放前,凌姓争此祠屋打过官司,当时有兴宁大坪代表子宏,立群等参加,官府判定实属龚姓祠屋,并四周立下碑介,解放初期还有遗屋两间。在土改期间,祖屋已经全部被规划给凌姓所有,且祖屋全部清毁,仅剩祖屋池塘归罗墩上围村公有。村里称这个池塘为“龚屋溏”。

龙虎龚屋下山村

又叫下山龚屋,地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龙虎管理区,本村距梅西镇政府大概500米。村民均为龚姓族人。目前有约200人。目前发现的最老龚姓墓碑是9世祖龚波四郎公。暂时不清楚建村年份。

族人现在敬奉的祖先是已知的是十二世祖伦贤公。据村里长者龚洪秀(伯四郎裔二十世)讲述,古时有志高公(伯四郎裔三世)在罗墩村建大型古宅,而伦贤公(伯四郎裔十二世)也在下山村建有更大型的老宅。位于村里耙形山脚,即现在的老井一直到山塘尾。直线距离将近有200-300米的三堂出水大宅供子孙后代居住。

后因火灾,大宅烧毁后,没有被后代重修而是在村里分散自建房子。祖宅烧毁后的基脚都还在原处,后细分各家各户种菜!

伦贤公(伯四郎裔十二世)是国学生,或有官职,遗留夫妇二人画像供族人敬仰。在文革除四旧期间,该画像连同族谱被毁,造成家族的重大损失!以上信息由洪秀公(伯四郎裔二十世),增喜公(伯四郎裔二十一世)的回忆整理而成。逢年祭祖,洪秀公(伯四郎裔二十世)还是保存传统风俗,买好香纸蜡烛,在纸衣背后写上祭拜祖先的尊讳,以祭奠先祖。而其中最高祖名就是伦贤公(伯四郎裔十二世)。

据说下山的龚姓族谱跟上海图书馆保存的是相同的,原因是这本一八三一年的族谱后期修改曾经有伦贤公(伯四郎裔十二世)的玄孙辈(广德 广瑞)(伯四郎裔十六世)参与。经过全国各地的宗亲相帮,总算得到一部分世系关系图。为了保存和归纳这些资料,先简要制作一份家谱。以供大家讨论和研究。

平远长田有个龚氏祖母的墓碑,是伦贤公(伯四郎裔十二世)的祖母的墓。据说那个墓是一个风水宝地,地名叫出水龟型。这风水宝地掌管龚氏家族兴旺,外族难于立足。所以伦贤公一人传有四子,四子传有十九孙,至少五十六玄孙(此数据根据伦贤公父亲嘉秀公墓碑记载)。所以,当时我们的族人基本在整个梅西镇都有房产,人丁兴旺,为一当地大族!后被一官员王者辅破坏了龟形风水,从此梅西龚姓开始没落,一大部分被迫背井离乡,留下来的一族群世代居住在下山村。

(嘉应知州王者辅(约1690年代—1782年),字觐颜,号惺斋,安徽天长县人,是清代中期一位颇具争议但贡献卓著的官员,乾隆九年(1744年)任嘉应知州。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伯四郎)二十二世龚志军整理

【本资料是网络收集及老人口述整理而来,如有不对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修改。谢谢!】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